|
一带一路故事绘丨在底格里斯河畔守护伊拉克万家灯火时间:2025-02-13 伊拉克瓦西特省,底格里斯河畔一隅, 6台总装机容量2540兆瓦的发电机组昼夜轰鸣, 通过电缆源源不断地向伊拉克多地输送“光明之源”, 这里是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 伊拉克最大热电厂——华事德电厂。 ↑这是2月10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 ↑2月11日,中方技术人员在华事德电厂开展升压站设备检修工作。 连年战乱严重破坏了伊拉克电力基础设施建设, 制约当地战后重建和产业复兴。 盛夏时节,这里的最高气温时常超过50摄氏度, 曾经,巴格达在夏季用电高峰时期每天停电超过12小时, 民众苦不堪言。 作为中国企业在战后伊拉克启动的第一批重建项目之一, 华事德电厂2010年开工建设, 2015年6台发电机组全部并网发电。 截至今年1月,华事德电厂累计发电量超过1600亿千瓦时, 上网电量约占伊拉克全国总发电量的20%, 高峰时可保证首都巴格达70%的电力供应。 ↑2月10日,上海电气大修项目团队在华事德电厂召开大修进度每周例会,沟通项目进展,会诊“疑难杂症”。 ↑2月10日,中、伊方技术人员在华事德电厂锅炉平台巡检。 ↑这是2月10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升压站。 ↑这是2月10日在伊拉克瓦西特省拍摄的华事德电厂和底格里斯河。 电厂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和主要辅机均由中国自主设计, 电站建设、运维采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 当地人亲切地称其为“中国制造”。 华事德项目累计为当地创造约3000个就业岗位, 近300名伊方员工赴上海接受专业技术培训。 ↑2月11日,华事德电厂副厂长海德尔(右)在集控室了解机组运行情况。 ↑2月10日,华事德电厂大修项目项目经理徐广江(中)和上海电气中方工程师在华事德电厂检查机组运行参数。 今年春节,适逢华事德电厂五号、六号机组大修项目关键时期, 项目经理徐广江和大修团队工程师扎根底格里斯河畔, 确保大修各项工作如期推进, 为华事德电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据徐广江介绍,“大修”就像给电厂做定期体检和治疗,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我们也要担起中国企业的责任, 守护好伊拉克的万家灯火。” ↑2月11日,华事德电厂大修项目项目经理徐广江(右)同华事德电厂厂长阿德尔(中)、副厂长海德尔沟通大修进展。 ↑2月10日,华事德电厂大修项目项目经理徐广江(左)在华事德电厂六号机组检查汽轮机检修质量。 ↑2月10日,华事德电厂大修项目项目经理徐广江(左)在六号机组大修现场工作。 在长期的合作中, 上海电气项目团队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勤勤恳恳的敬业精神, 收获了伊方的高度肯定。 华事德电厂厂长阿德尔表示, 上海电气为缓解伊拉克电力短缺、改善当地民生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副厂长海德尔看来, 中方工程师们早已由“同事”变成了“亲兄弟”。 ↑2月11日,华事德电厂副厂长海德尔(左)在升压站了解电力外输情况。 ↑2月11日,中方技术人员在华事德电厂开展升压站设备检修工作。 2015年12月,中国和伊拉克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伊拉克落地生根, 一个个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背后, 和平与发展的种子正在底格里斯河畔破土、发芽。 ↑2月10日,中方技术人员在伊拉克华事德电厂开展日常巡检维护工作。 ↑2月10日,华事德电厂大修项目项目经理徐广江(右)现场勘察三号锅炉换管工作。 摄影:段敏夫 制作:毛竹 新华社摄影部 中东总分社 联合制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