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带一路”联通中非发展愿景,重现南非“光辉岁月”时间:2020-09-28 在南非,戴维·蒙亚埃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取得的成果,成为了他和同事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研究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视频简介】 在南非,戴维·蒙亚埃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取得的成果,成为了他和同事们关注的焦点,他们的研究方向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解说】 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印度洋和大西洋环抱着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的南非共和国。 南非是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这片大陆五分之一的GDP。在南非第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443万不同肤色、种族的人们居住在这里。这座凭借金矿崛起的经济中心,拥有的绚丽繁华不逊于一些欧美城市。 【同期】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 我叫戴维·蒙亚埃,今年49岁。我是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主任。 【解说】 戴维是政治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四年前,他加入了约翰内斯堡大学。 约翰内斯堡大学成立于2005年,有四个校区,八个院系,是南非知名的综合类高校之一。在此就读的五万名学生中,超过三千人是来自海外80个国家的留学生。 今天,戴维组织了一场新春招待会。这是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的第一次正式活动。50多名国际关系专家、学者和政商界的精英代表,共同庆祝非洲-中国研究中心成立。 【同期】 新年好! 【解说】 这种多民族、多种族欢聚一堂的情形在戴维的童年是很难想象的。 戴维出生的地方,是距离约翰内斯堡大约20公里的索韦托。这里是南非最著名的黑人聚居区,反种族隔离斗争的领袖曼德拉曾经长期居住于此。戴维很小的时候,他的叔叔就追随曼德拉,参加反种族隔离斗争。 1962年,曼德拉被逮捕。受此影响,戴维的叔叔作为非国大成员流亡海外,年仅五岁的戴维跟着叔叔离开了家乡。 【同期】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 我在国外经历的是一段艰难时期。我在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居住过。我们生活在冲突爆发的地方,我看到人们在争战中受伤、死亡。 【解说】 1990年,72岁的曼德拉重获自由。这一年,戴维20岁,他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进入大学学习。 【同期】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 考虑到我在国外时候的经历,学习国际关系成为我的首选,那些岁月让我理解什么是外交、国与国的关系,理解了冲突,以及发展问题。 【同期】 主持人:跟我念,我宣誓。 曼德拉:我宣誓。 【解说】 1994年4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5月9日,曼德拉当选为南非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 【同期】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 曼德拉一生的政治斗争和为此遭受的一切,对我个人有着巨大影响。 【解说】 戴维取得国际关系博士学位后,先在学校里担任了九年教师,然后在银行当政策分析员,后来在议会担任顾问,为国家法律制定者提供培训。但戴维一直期待着成立一个国际关系研究机构。 曼德拉执政后,南非实现过年均2.5%的经济增速。但因为国内外种种原因,南非经济一度出现了停滞和衰退。2013年,95岁的曼德拉带着遗憾病逝于约翰内斯堡的家中。 就在这一年,“一带一路”倡议正式提出。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戴维目睹了一批中南合作项目初见成效。在开普敦,海信集团建立的电视和冰箱工厂,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当地犯罪率也因此显著降低。在伊丽莎白港,一汽南非库哈工厂,拉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带动外资企业跟进投资。 【同期】 参会者一:这些工程会给普通非洲人民带来什么,而不仅仅是少数政客。 参会者二:我们在职业道德方面要向中国学习,我们的政府要对腐败零容忍。 【解说】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非取得的成果,成为戴维和同事们热议的话题。戴维决定将“一带一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他找到了中国教授彭奕,邀请她共同成立非洲-中国研究中心。 在今天新春招待会的最后,戴维向到场的各界朋友,阐述了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 【同期】约翰内斯堡大学非洲-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维·蒙亚埃: 我想再次感谢所有参与方,我们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成立,进一步加深了南非和中国,非洲和中国的关系,这种关系,比之前的西方国家更深刻更广泛。 “一带一路”倡议非常重要,我们正在准备出版相关的研究期刊和书籍,也将举办相关学术研讨会等活动。 【解说】 在非洲-中国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中,戴维这样描绘“一带一路”: 【画外音】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和非盟《2063年议程》相契合,联通了中非发展愿景,符合非洲大陆的发展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