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一带一路”连上“一条河”的巴西人时间:2020-10-16 在巴西,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有一个中文名字——高文勇。在他眼中,“一带一路”与遥远的拉美大陆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视频简介】 在巴西,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有一个中文名字——高文勇。在他眼中,“一带一路”与遥远的拉美大陆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解说】 里约人说,当上帝在面包山上撒上霜糖的时候,就到了一年最好的季节。 里约人相信,在这个南美洲的门户,上帝眷顾着每一个角落。热带草原气候和背山靠海的地理环境,赋予了里约热内卢秀丽的风光和无尽的活力,也塑造了它多重的身份。 里约是多种族的移民心中温柔的故乡,也是巴西第二大的工业基地和经济重镇,更是南美洲的文化中心和世界的艺术殿堂。 里约是现实和梦想的角斗场,它给了1300万人拼搏的机会,一个魔幻现实主义的舞台。 【同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卡瓦略:我叫埃万德罗·卡瓦略,今年43岁,我还有个中文名字叫高文勇。我出生于累西腓市,位于巴西的东北部。我是一名国际法学教授,就职于里约热内卢的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简称FGV。 【解说】 38岁以前,卡瓦略一直在巴西从事法律工作。2013年,他自费前往中国,成为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的一名访问学者。2016年回到里约后,卡瓦略加入了南美洲最大的智库瓦加斯基金会,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他现在是巴西在这个领域最前沿的学者。 热图利奥·瓦加斯基金会成立于1944年,负责为巴西的政府和企业提供权威的政策咨询。基金会有90多个研究中心,有3000多名常驻专家,每年发表6000余部学术专著,出版59部期刊。 一年前,卡瓦略成为了《今日中国》的主编。这是全球第一本介绍中国时政的葡语月刊,最新一期的主题是中巴友谊的起点。 【同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我现在在里约植物园,这个地方,如此漂亮的一个地方,是由国王若昂六世建造的,这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丰富的巴西植物物种,但有一种植物却非常特殊——茶树。若昂六世邀请中国茶农前来巴西种植茶树,这发生在1812年,这就是中巴友谊的起点。 【解说】 20世纪初,为了纪念华人对巴西农业和城市建设做出的贡献,里约人将一座中式的亭子建造在蒂如卡公园的观景台。卡瓦略把亭子的照片用作了最新一期杂志的封面。 【同期】 卡瓦略: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一带一路”…… 【解说】 卡瓦略的另一项工作是在基金会大学法学院授课,他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征集过对中国的印象。 【同期】 学生甲:中国的科技发展得很快。 学生乙:污染,中国面临着环境问题。 学生丙:中国的优势是在于用自己的方式发展经济,而不是一味遵循别人的方法。 卡瓦略:巴西年轻人对中国是感兴趣的,但知识的匮乏仍然严重。当我提到“一带一路”倡议,几乎没有学生知道那是什么。 我认为冷战仍然影响着老一代巴西人,他们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都来自冷战时期。中国在1978年开始了改革开放,但是很多老一代的巴西人,对中国的印象仍停留在很久以前。但中国已经远不是曾经的样子了。现在这个情况正在改变,一步步地改变。 【解说】 巴西是南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南美经济的领头羊。2009年以来,中巴两国在金砖机制的框架下开展了越来越密切的合作,贸易、投资、金融“三驾马车”呈现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 【同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中国是巴西最大的贸易伙伴,现在中国是最主要的投资者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很多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解说】 2018年,卡瓦略自筹经费,创办了一档视频节目,取名《文勇谈中国》。 【同期】 工作人员:好的,一,二,三,开始! 卡瓦略:你好,丹尼尔…… 【解说】 在新一期节目里,他邀请到巴西国际贸易领域的专家,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巴合作。在过去的一年,卡瓦略频繁往返中巴两国录制节目。迄今,《文勇谈中国》已经播出了六期。 【同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每年中国都有一项重要的政治议程,那就是两会。 中国是开放的,现代的,创新的,富有创业精神,且拥有基于试验的高效治理。 律师和法律界的其他工作者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解说】 这些年“一带一路”在巴西的影响越来越大,卡瓦略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他为当地机构解读中国政策,为中资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为读者翻译中国书籍,涉及经济、法律、文化多个领域。 卡瓦略对“一带一路”有着独特的理解,他在向别人推介的时候,通常不说“一带一路”,而是说: 【同期】巴西瓦加斯基金会法学教授埃万德罗·卡瓦略: “一带一路一河”,里约就是河流的意思,里约扮演了一个大门的角色,连通了巴西和“一带一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