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

工业互联

农村农业

国际会展中心


AI服务

新博客

文章
  • 文章
搜索
简体中文

    热门搜索:米其林  弗列加  康明斯  美孚  火花塞  轮胎  空气滤清器

    语言

    二维码
    手机站
    首页 >> 资讯要闻 >>国内 >>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空中丝路”建设为引领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
    详细内容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空中丝路”建设为引领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

    时间:2024-11-08     作者:曲华侨,杨宇【转载】   来自:河南日报   阅读

    f102fd1a5e904826b4320e49abb45a93.JPEG

    新郑国际机场。

    619ab820bdfa4072bc5360c3f796cf1b.JPEG

    3月11日,全国首辆运输大件货物的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从新郑综合保税区驶出。

    4af62ecdfc40420caeb50c9548d36799.JPEG

    以环省医学科学院、省中医药科学院创新生态为内核的中原医学科学城初具雏形。

    899653d67a9144778862c639f1b08110.JPEG

    富士康园区。

    784552ca0556493cbd0800894ab30a9c.JPEG

    国际陆港西作业区场栈上整齐停放的比亚迪汽车。

    1e612d62d5d54a85bcc102bed5093296.JPEG

    6月30日,郑州国际陆港启动暨专用铁路通车。

    “不靠海不沿边,一条跑道飞蓝天”。2013年3月7日,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郑州航空港发展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自此,中部大省河南打开了全方位开放发展,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的大门。

    开放是郑州航空港最突出的标识,改革是郑州航空港最鲜亮的底色。2022年,省委、省政府以前瞻三十年眼光、国际化视野对航空港区体制机制进行重塑重构改革,为这片热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重塑重构改革以来,郑州航空港不断加快发展步伐,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领先。

    11月7日,由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系列主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专场新闻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郑州航空港“以‘空中丝绸之路’建设为引领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的有关情况。

    中原特区“特”在哪?“空中丝路”建设成绩如何?郑州航空港区相关负责人从新质生产力培育、扩大开放、枢纽建设、人才工作、民生福祉等多个方面回答了媒体关注的问题。

    “中原特区”有六个“特”

    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决定,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出台的改革举措也多处涉及航空港区。2022年,省委、省政府对郑州航空港区进行系统性重塑重构改革,赋予郑州航空港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作为“中原特区”,郑州航空港“特”在哪里?

    答:航空港区为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中原特区”作为航空港区“二次创业”新征程新实践的战略定位,正从梦想照进现实,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特”在战略使命。郑州航空港“诞生”之初,就肩负“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使命。2022年,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航空港区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重塑重构改革,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全面掀起“二次创业”新高潮。

    “特”在产业为要。省委、省政府对郑州航空港的开发建设寄予厚望,要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打造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港区今后一个阶段的发展,产业是核心,是重中之重,以港而生,以港而兴必须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的理念,聚精会神上项目、育产业,加快形成全省新质生产力的主窗口、主阵地、主引擎。

    “特”在市场主导。“中原特区”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简政放权,强化法治保障,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让“办事不求人、办事最简单、办事最干净”成为航空港区的金字招牌和鲜明标识。

    “特”在枢纽优势。从建设单一郑卢中欧“空中丝路”跃升成联通全球的“空中鹊桥”,形成空、铁、公、水、网和人文交流的立体交汇战略枢纽。以郑州航空港为中心,2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国内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2小时航空圈可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市场,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节点城市,在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特”在改革创新。2021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颁布实施,赋予郑州航空港更大的先行先试自主权。在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国家增量配电改革、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业态创新等多个方面,可先行先试,打造全国“成本洼地”“效率高地”。

    “特”在开放包容。主动当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建成“1+4+N”开放体系,“1”即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六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4”即航空口岸、铁路口岸、邮件口岸、公路口岸;“N”即进口肉类、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等功能性口岸。全面实施“7x24小时”客货运通关保障和“区港一体化”通关模式,是内陆地区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开放体系。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主战场

    问: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速航空港区开发建设,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作为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主引擎,郑州航空港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新谋划、新布局?取得了哪些新成绩?

    答:近年来,航空港区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作为首位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以航空经济为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不断壮大。

    一是营造创新生态,抓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围绕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和集群式创新生态圈,完善“1产业+N研发平台”科技创新体系,与20个省实验室、省科学院42个研究所协作,形成了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工程化的完整创新链条。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98.6%,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二是把握创新机遇,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升级大潮。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做强数字核心产业,一体推进补芯、引屏、固网、强端、育器,推动相关产业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全球供应链,全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规模超5300亿元,全省占比达70%以上。抢滩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31.4平方公里汽车城,谋划建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院、富士康智能网联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产量全省占比已超70%。全面发力生物医药产业,中原医学科学城创新模式遍地开花,全球首个工业化制备纳米酶项目从“书架”走向“货架”,实现了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三是拓展创新视野,积极竞逐未来发展新赛道。把发展未来产业作为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紧编制《郑州航空港培育发展未来产业行动方案(2024—2030年)》,明确了六大方向的14个细分领域,推进实施七大工程,探索“创新策源平台+孵化器+产业园”联动发展模式。启动“中原星谷”航天卫星应用特色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建设,通过强策源、促转化、布场景、育集群、拓开放、聚要素,着力打造全省未来产业发展引领区、新质生产力先行区。

    建设河南对外开放前沿阵地

    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作出重要指示。郑州航空港是如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近年来在进一步扩大开放方面有哪些做法?有哪些亮点?

    答:近年来,全区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空中丝绸之路”的殷殷嘱托,抢抓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不断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探索出了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径,为国内其他临空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河南方案。航空港区是我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2023年外贸进出口额占全省51.11%,外贸依存度320%,高于全省的13.7%、全国的33%。

    “空中丝路”越飞越广。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是河南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名片。自2014年开通以来,以郑州、卢森堡为“双枢纽”,通过一条航线,联通世界的丝路雄鹰就此起飞。“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目前郑州机场已开通客运航线203条,110个城市;全货机航线54条,59个城市,形成了横跨欧美亚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经过10多年的发展,新郑综合保税区已成为河南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形成“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维修、跨境电商、飞机租赁、国际分拨”等6大产业体系。2012年—2023年,新郑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值稳居全国综合保税区前两位,2023年完成进出口值4072.78亿元,跃居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发展绩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A类排名,连续三年全国第三、中部地区第一,被海关总署誉为“小区带动大省的典范”。

    合作之桥越架越宽。随着郑州、卢森堡旅游签证平台的高效运营、客运直飞航线的顺利开通,河南与世界的合作之桥越架越宽,郑州航空港的“朋友圈”越拓越广。与东盟、中东、南美洲及RCEP成员国等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成功举办两届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规格高、成效实,圆满举行“空中丝路枢纽全球”中德智能制造融合创新合作交流会。河南首家国外航司中国区总部柬国航郑州代表处落户航空港。

    枢纽优势

    变“流量”为“留量”

    问:枢纽优势是郑州航空港最突出的区域竞争力之一。7月25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明确提出“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郑州航空港将采取哪些举措,加快四港联动发展?

    答:郑州航空港按照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目标,坚定不移走好“枢纽+开放”发展路子,在发展枢纽经济上勇担重任,真正变“流量”为“留量”,变交通区位优势为枢纽经济优势。具体来说,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加快完善物流枢纽的顶层设计。加强与高端智库合作,研究制定“四港联动”发展规划,谋划建设“链接全球、融入世界”的世界级、双循环“超级枢纽”,推动郑州航空港的核心运输资源由单一的航空枢纽驱动向“四港联动”的超级枢纽驱动转变,提升港区在全球和区域经济网络中的展示度、参与力和话语权。

    二是持续提升综合枢纽能级。把“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作为总目标,坚持客货并举,以郑州机场三期扩建和中国邮政航空枢纽基地落地为契机,加快完善郑州机场的各项功能,提升能级。加快推进高铁郑州航空港站配套工程、高铁物流中心、多式联运平台等项目建设,依托高铁物流中心,力争在全国率先实施“高铁+航空”联运,打造全国快件中转集散中心、国家级高铁物流实验区。加快推进省政府确定的郑州航空港20条内通外联道路建设。加快推动《郑州港(中心港区)发展规划》落地,努力将郑州港打造成内陆水港中心。

    三是打造互联互通的多式联运综合运输体系。郑州水港建成后,郑州航空港范围内将实现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齐全,多种交通方式有效衔接,物流快速集疏、分拨。一方面,实现所有交通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空铁零换乘”。另一方面,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智能化平台,在运营方面实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四是引进大型物流集成商。着力引进Fedex、DHL、UPS等国际物流集成商,顺丰、中远海运、招商局集团等国内大型物流集成商。政府搭建平台,集成商充分发挥其物流的网络优势、快速集疏分拨的优势,真正把郑州航空港打造成交通最便捷、集疏运效率最高的多式联运示范区。(曲华侨 杨宇)

    (原标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 以“空中丝路”建设为引领 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中原特区”)

    技术支持: 网站建设 | 管理登录
    seo seo